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
  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被搜狐教育評為“中國教育改革人物”的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堅定地認為,教育要變革,需要回到“慢”教育:回到本原,回到生活,回到最初。
  在竇桂梅心裡,老師一定要熱愛教育,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俯下身子,努力理解孩子,真正懂得孩子,教好孩子。
  回到本原 傾聽孩子生命慢慢成長的聲音
  “小學階段,需要的是一種慢的、等待的教育。越是快、越是急,就越得慢下來。”竇桂梅說,如今,孩子的童年被縮短,被速成,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對待基礎教育,要回到“像對待樹木生長”的感覺中。
  竇桂梅說,自己做了這麼多年的老師、校長,每天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孩子。她總是在想,當今天的孩子到了她這個年紀,甚至比她再年長的時候,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將會是什麼樣子?長大的他們未來的發展應該是怎樣的狀態?“這些問題,我們的國家需要思考,小學老師需要思考,大學學者們也需要思考。因為,兒童未來的樣子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樣子。”竇桂梅說。
  懷揣著這樣的信念,竇桂梅在接受採訪時反覆強調一句話:“我們應該把心放下來,不再去高談闊論,而要去傾聽一個個小小的生命慢慢成長的聲音,讓每一個兒童的身體更結實,養成讀書習慣,對生活有自己的見解與選擇。我們整個社會,要變得柔軟,心懷愧疚地去呵護那個在未來社會中長大的兒童。”
  “兒童站在學校中央”,竇桂梅一直努力奔波在這條她深信不疑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要關心兒童的成長,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在他們走向‘聰慧與高尚’的終極人生過程中,要給予他們最好的影響,最好的導引。”
  回到生活 知識回歸生活教育才是完整的
  “今天,聽了6節課,兩節語文,兩節數學,一節班會,一節科技……每一個時間段,老師們都會安排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而孩子呢,不論高矮胖瘦,全部整齊劃一地統一規定學習任務。”連續蹲班聽課,並如實記錄觀察情況,竇桂梅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樣的教學,雖然高效,但真的有助於學生的成長嗎?
  儘管答案是否定的,“兒童的認知依靠的是整體,過於專業、分化的知識,就像讓孩子光吃東西,卻咽不下去一樣。”竇桂梅說,學習,只有當知識或者技術被當作生活情境中的一個要素,回到了人們生活世界的時候,教育才是完整的。
  “基礎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不可或缺的起始環節。”竇桂梅說,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是完整的個體,應該具有完整的思維,健全的心靈。因此,課程設計,也應當把每一個學生看作一個需要全面發展的“完整生命體”,開展對學生身心發展本身的研究。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須立足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回到最初 國家最好的人才應到小學任教
  “小學,做的是根的工程,小學老師,需要靜下心來做泥土的工作。”竇桂梅說,如今,願意當小學老師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少了,這樣的現實讓她感到特別遺憾和痛心,她的願望是:我們國家最好的人才來教小學。
  為什麼是小學?為什麼不是中學或者大學?因為,在竇桂梅看來,小學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教育,應該把眼光落到小學,教育,需要回到“最初”。而在“回”的過程中,梳理核心價值觀很關鍵,因為“價值觀的確定,需要在小學植入,再晚就來不及了。”
  竇桂梅說,健康、陽光、樂學,是兒童成長階段需要塑造的三個核心素養:要給所有兒童打下身體健康的底子、精神陽光的底子、樂於學習的底子。“如果沒有這些底子,或者說,處於上游的基礎教育的水都充滿了雜質,那麼,中學、大學這些下游的水質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你真的愛孩子嗎?”
  “你理解孩子嗎?”
  “你甘願奉獻嗎?”
  身為校長,每一次學校招聘教師,無論應聘者的“硬件”看起來有多麼優秀,竇桂梅都會問他們這樣的問題。如果聽到的答案或者觀察到的情況是否定的,那麼,無論應聘者長得多漂亮,素質多好,竇桂梅也不會輕易聘用他。因為,在竇桂梅心中,“最好”除了要求老師具備高水平的業務素質之外,更要擁有一顆能真正去愛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的心。
  鄭州報業集團記者 張競昳
  (請繼續閱讀AA04版)
  (原標題:教育需要回到本原 回到生活回到最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h92zhtk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