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 實習生李丹)對於刑滿釋放人員(簡稱刑釋人員)和接受社區矯正的人員,如何調整心態,回歸社會,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北京市於2008年設立了朝陽“陽光中途之家”,6年來已幫助2000餘名刑釋、矯正人員回歸社會,相關經驗也已推廣至全市。
  可提供半年免費食宿
  朝陽“陽光中途之家”是北京建立的第一家刑釋人員中轉站,其服務對象主要為全區社區服刑人員和“無業可就、無家可歸、無生活來源”的刑釋、解教人員。
  工作人員範晨介紹,對於刑釋的“三無”人員,他們主要提供3至6個月免費食宿,作為回歸社會的過渡期,其間還會為這些人員提供專業技能培訓,也會指導他們辦理低保、廉租房等申請。
  目前,“陽關中途之家”已與朝陽區15所技能培訓學校合作,為“三無”人員提供電工、計算機、廚師等多項技能培訓,以幫助他們重歸正常社會生活。
  據範晨介紹,需要在中途之家過渡的“三無”刑釋人員,可在出獄後向相應司法所申請,體檢通過後即可入住中途之家。“6年來差不多接納了2000多人”。
  “中轉”無次數限制
  範晨回憶,6年來朝陽陽光中途之家接納的“三無”刑釋人員中,也出現過一些多次尋求幫助的情況。
  “有的人走了以後,過一陣子又回來了。”她說,對於這種情況“中途之家”還是會給予幫扶,“沒有入住次數的限制。”
  此外,中途之家的工作人員和矯正幹警還會定期回訪曾在這裡中轉的人員近況,“如果有情況比較好的還會請回來作為‘現身說法’,發揮一下榜樣效應。”
  李某在進入朝陽陽光中途之家前,心裡也曾七上八下的,但經過培訓,他目前已經成為了班車司機,也抽中了公租房,解決了居住問題。他的案例將出現在北京電視臺今晚播出的《社會時代》第6集之中。
  北京市委社工委書記宋貴倫認為,社會建設不能依靠一個政策解決所有人的問題,“必須要針對不同的人群。”
  ■ 鏈接
  《社會時代》今晚看點
  今晚,北京電視臺將播出《社會時代》的最後兩集。
  第5集中講述的是兩個投身志願服務的典型事例。一個是鄭曉潔、王偉力夫婦拋家舍業建立的“心目影院”,邀請了眾多文化名人義務為盲人講電影。他們還建立紅丹丹文化交流中心,發展盲人教育文化事業。
  另一個事例則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樹地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民間救援組織的藍天救援隊。兩個事例說明,隨著社會工作需求的不斷增加,道德體系面臨從個人自律、提倡個人做好事,向通過制度性安排、成為一種社會力量方向發展。
  第6集作為結束篇章,使用的三個案例分別為北京市在全市推廣,幫扶刑滿釋放人員“陽光中途之家”模式、為在監所服刑的女性罪犯未成年子女提供集中救助的太陽村公益機構,和朝陽區麥子店按照民主自治創設群眾代表以民主議事的方式決定公益投資項目的舉措。  (原標題:“驛站”助刑釋矯正人員回歸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h92zhtk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